深入拓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通道
來源:?浙江日報
|
作者:LGD
|
發布時間: 2020-11-03
|
3772 次瀏覽
|
分享到:
浙江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省委提出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要求認真思考和回答新階段所面臨的10大新課題,包括浙江越來越受到各方面關注后,如何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彰顯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和諧之美。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重視人和自然和諧相處,從在浙江工作時提出“八八戰略”決策部署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到今年春天來浙江考察時囑咐浙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讓綠色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總書記始終強調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浙江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省委提出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要求認真思考和回答新階段所面臨的10大新課題,包括浙江越來越受到各方面關注后,如何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彰顯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和諧之美。當前,浙江各地要結合實踐經驗,不斷探索和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
大力推進綠色發展
經濟發展綠色化、產業生態化,是指轉變發展方式,實現高質量、高效益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一種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發展理念,也是一種科學合理的發展方式。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去指導經濟工作,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徹底摒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發展舊模式,堅定走節約型、清潔型、科技型、循環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改進人類生活方式,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命運共同體,就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態化、綠色化的轉變,也是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最根本、最寬廣的路徑。
堅持走綠色化、生態化發展道路,落實到產業上,就是要推進產業、產品的生態化。產業生態化就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及其結構,各類產業、產品及生產制造過程,都要體現綠色發展要求,賦予其更多保護、節約和擴大生態功能的價值,使綠水青山的金山銀山價值得到普遍的轉化和實現。我們講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首先應著眼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綠水藍天保衛戰。
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產業
生態環保產業是指污染治理、清潔生產、節能提效、保護美化環境、健康衛生等技術、工藝、設備、工程建設項目及信息服務所形成的產業體系。生態環保、生態安全、生態健康產業在國民經濟結構中越來越占據重要地位,成為綠色生態發展的一個主導性產業,也是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一個前景廣闊的通道。
人們通常講要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這大致也是正確的。問題是,并非任何生態資源都可以產業化、市場化,因而“生態產業化”是有條件的。環保產業和當今許多高新技術已成為直接防治環境污染、保護改善生態環境的生態產業,但它不是生態的產業化,而是保護、修復、改善、美化生態環境的產業,是人類運用相應科學技術而創造的產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綠色發展,必須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產業,使綠水青山更好更美,同時也創造出更多更大的金山銀山。
大力發展生態物化產品
綠水青山是一個自然生態環境系統,自然生態環境本質上是人類生存和進化的基礎性環節,人類是依靠消耗(循環)生態資源而生存和發展的。“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人類的經濟財富、發展財富。這類生態物化產品大多數直接來自自然,或者它們本身就是“綠水青山”的一部分,有的需要轉化,有的不需要轉化,可以直接擴大生產和投入市場。
各地在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時,尤其要注重發展生態農業、畜牧業、花卉業、林木業、養殖業等產業。當人們把自然干凈的水源加工成“礦泉水”、清新空氣加工成“空氣罐頭”等產品時,這些產品多數本身是自然生態財富,是自然生態屬性的價值變現,也是自然生態價值的產品化和產業化。因此,它們通常既是“綠水青山”,又是“金山銀山”。各地要因地制宜,切忌端著“金飯碗”沒飯吃,要立足現實,做深做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文章,不斷探索和拓展自然生態物化產品的增值途徑,有效拉長生態物化產品的產業鏈,不斷提高其“金山銀山”的含量。
大力開發生態調節產品
自然生態系統除了直接提供滿足人們生存和發展需要的生態物化產品外,更具有在相應空間范圍內提供水源涵養、固碳釋氧、氣候調節、水質凈化、保持水土和生物多樣性等調節功能。不但有自然價值,而且又有經濟和社會價值。“生態調節產品”主要是基于實現自然環境生態調節功能的經濟價值而開發的產品。“生態調節產品”要實現價值,首先就必須明確生態資源的產權,建立其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經營權、管理權等權益制度,探索并制定生態調節功能價值的度量、定價規則制度,這是實現生態調節產品市場交易、打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市場化通道的制度性、政策性條件。在此基礎上,才能推進“生態調節產品”價值的實現。
目前,各地推進“生態調節產品”價值實現的主要方式有:生態產權交易,包括生態資源使用權交易、排污權交易、碳匯交易、生態占補指標交易等市場化機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實現生態資源向生態資產的轉化;將生態資源的權屬用于信用貸款、抵押貸款,也就是轉化為綠色金融資產;生態補償,特別是各級政府和上下游政府之間建立付費補償制度,通過公共財政轉移支付、財政補貼補助對保護“綠水青山”的主體予以激勵,體現“誰保護,誰受益”“誰受益,誰付費”原則。生態補償是當前“生態調節產品”最重要的經濟價值實現途徑。未來還須積極探索,以進一步拓展其轉化的方式方法。
大力發展生態文化產品
自然生態環境不但可以為人類直接提供生態物化產品和生態調節產品,而且還可以提供生態文化產品。在人與自然交互活動中,自然生態環境也是人們認識、改造的對象,人們從自然生態中既能獲得滿足生理需要的生態產品,也能獲得積累知識、愉悅心情、陶冶情操、文學創作和豐富審美情趣等方面的生態產品。
“生態文化產品”與“生態物化產品”“生態調節產品”有本質的不同,它不是自然生態天然直接存在的,而是由人的實踐活動賦予自然的一種功能性價值,可以說是一種人化的功能價值。作為生態文化產品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最主要路徑,就是發展休閑旅游業。優美的自然環境、尤其是自然和歷史人文相融合的景觀景點,更是發展生態旅游業、康養產業的優質資源。隨著人們生活品質提升、休閑時間增加、審美情趣多元、消費觀念和方式的變化,以身心健康愉悅和豐富人生知識閱歷為主要目的的休閑旅游和康養活動,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通過發展休閑旅游業和康養業去激活“綠水青山”的生態文化功能,實現“綠起來、富起來”,是各地最普遍也最有效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方式。
大力提升生態產品溢價
生態產品的價值高低,或者說含金量多少,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對同一個“綠水青山”的生態產品,其價值效益高低,主要取決于社會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要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最大化,就要為“綠水青山”創造更美的環境、更便捷的基礎設施。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善于企業化經營,善于宣傳推廣,積極打造特色品牌,努力提供更多更有品位的優質生態產品,使生態產品功能得到延伸拓展,價值得到增殖,在溢價中創造更多的“金山銀山”。
大力開發生態公益產品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生態文明建設是人人共同參與、共同出力、共同享有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大力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育生態道德和行為準則,開展全民綠色行動,動員全社會都以實際行動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共同為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美麗中國以及美麗地球作出貢獻。為此,要積極倡導和大力開發生態公益產品。
目前,世界各地較為普遍的生態公益產品,主要包括各類生態環境保護基金等公益資金平臺以及植樹造林、環保志愿者服務等公益行為。這也是“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一個重要途徑,需要大力倡導。
15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結出了豐碩成果,美麗中國正大踏步向我們走來。我們要繼續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條金光大道奮力走下去,勇于變革創新,不斷拓寬做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為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作者:王永昌 李夢云 編輯 章忻 周宇晗,分別為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浙江工商大學特聘教授;浙江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